尽管禹卫反应迅速,一剑刺死了那个大喊“罚”的人,但罚的传言还是不胫而走了。
一座山的崩塌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聊,尤其在亮以后。
但凡看到西山变成这样的官员,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无法想象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将一座山毁成这样,只有可能是上降下的惩罚。
可上是不会无缘无故降下惩罚的,一定有缘由。
大家不由想到了突然起火的灯楼,那么多灯楼,却偏偏是龙形灯楼先起了火。
火势蔓延的那么快,几乎烧毁了一条街,结果抓了好几百人,关押了一群官员,审了又审,也没查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好像这火是从而降,偏要在皇上眼皮子底下燃起来似的。
有人联想到了西北的战事,有人起了南方的灾情,还有人提到了皇上登基时的腥风血雨….
风言风语根本止不住,飞快在京城及附近蔓延开来。
连宋瑜他们都听到了些风声,赵信有觉得京城局势十分紧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他再三叮嘱会所里的考生,非必要不出门,出门不闲聊,勿谈国事,专心读书。
他甚至担心会试还能不能如期举行,担心这件事闹大了,京城会乱成一团糟。
宋瑜一点都不担心,他觉得会试一定会如期举校
现在罚一已经传的满城风雨了,皇上要是再推迟或者取消会试,只会让人更加质疑皇上的权威。
更何况,还有赵娇娘跟他的那些话,话的真假且不论,但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可以肯定会试会如期举校
上元节那晚大乱中,火势蔓延到了桥头酒楼下,楼上的人纷纷往下跑,把楼梯挤的几乎快要倒塌。
极度混乱中,宋瑜一行人被冲散了,宋瑜被人推搡着挤到了二楼拐角,险些从楼梯上摔下去。
那样的情形下,他要是摔下去,肯定会被踩成肉泥。
千钧一发之际,他被人拉住了。
拉住他的不是旁人,而是赵太傅府上护卫。
下令让护卫救他的是赵娇娘,赵娇娘可能是偷跑出来的,扮作少年模样,还戴了一个灯会上售卖的傩神面具。
突然凑过来,差点没把宋瑜吓个半死。
结果一掀开面具,居然是赵娇娘,宋瑜恨不得让她赶紧把面具扣回去。
比起她这张蠢的不可救药的脸,他还是觉得状如恶鬼的傩神面具更好看点。
赵娇娘却一脸严肃,先是强调了一番她对他的搭救之恩,接着又跟他了一通福宁乡君的坏话。
最后福宁乡君要报复他,准备在会试时让他一败涂地。
这么明显的挑拨,宋瑜自然是一个字都不信。
就跟他不相信自己这么谨慎微的人,会平白无故被人推搡,会阴错阳差挤到那么危险的地方,还险些摔下去一样。
他笃定这是赵娇娘做的局,先故意害他,再救他,为的是获取他的信任。
但是赵娇娘为什么拿他最看重的会试,来挑起他对福宁乡君的仇恨?
宋瑜不太能琢磨得出来。
赵娇娘怨恨福宁乡君,这点宋瑜不怀疑。
以赵娇娘骄横任性,睚眦必报的性子,在那种宴会上被人设计坑骗,在所有人面前丢人现眼,名声尽毁。
肯定会恨极了布局的人,恨不得想方设法报复回来。
可赵娇娘偏偏找上了他,宋瑜无法理解。
他不管是从地位还是能力,都不足以让赵娇娘这般高看。
就算他考中状元,没爬到足够高的位置之前,也没能力报复福宁乡君啊。
福宁乡君只是暂时失去了皇室的宠爱,可她依然是长公主的女儿,长公主这个大靠山不倒,谁能把她怎么着?
这世上能跟长公主对抗的人寥寥无几,他肯定不是其中之一。
这点自知之明,宋瑜还是有的。
所以他没应承赵娇娘,一味搪塞,跟她打太极兜圈子。
赵娇娘果然急了,透露出些许内幕。
她的很含糊,但宋瑜还是猜出来个大概。
应该是马子明跟鲁国公府的议亲黄了,赵娇娘又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只要积极争取,还有希望嫁给马子明。
但是赵太傅打算把她许配给寒门学子,比如他这样有前途好控制的孤儿。
赵娇娘自然不愿意,想让他落榜。
在琢磨如何让他落榜的过程中,无意中得知了福宁乡君的打算。
因为赵娇娘对福宁乡君的怨恨,高过了对他的不满。
所以赵娇娘来找他了,还想卖他一个人情,把控他,就做了这个局,想当他的救命恩人。
让他考中功名,打福宁乡君的脸,还让他主动拒绝赵太傅的婚配,这样赵娇娘就不用再跟她爹对抗,就能嫁给自己的心上人了。
对此,宋瑜只想,真是难为你了。
得多么蠢的脑子,才能想出这么吃力不讨好,费时又费力,还没什么用的狗屁主意。
幸亏他没摔下去,他但凡摔出个好歹,都要弄死赵娇娘这个蠢货。
还想当他的救命恩人,教他做事。
呸,有多远滚多远去!
但当着赵娇娘的面,宋瑜可不会这么耿直,他做出一副忧心忡忡又万分感动的样子,狠狠感谢了赵娇娘一通。
然后听她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废话,嗯嗯啊啊胡乱点了几下头,表示自己会用功读书,认真应试,就走了。
赵娇娘最后还祝愿他金榜题名,早日迎娶如意佳人。
气的宋瑜又偷偷在心里骂了她好几句,他最如意的那位佳人,刚被勇冠侯抛弃,现在还不知所踪呢。
一想到胡秀儿,宋瑜就忍不住长吁短叹。
他一开始被胡秀儿抛弃时,总是幻想自己功成名就,迎娶高门贵女,高高在上嘲讽胡秀儿有眼无珠薄情寡义。
只有这样,他才能忘记被抛弃的耻辱,才能激励自己日夜苦读。
可真到了胡秀儿被人无情抛弃时,他非但没有半分痛快,反倒哪里都不爽。
他气勇冠侯有眼无珠无情无义,怨胡秀儿懦弱无能真蠢笨,恨自己没能早点提醒胡秀儿,更恨自己没本事,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干等。
得知胡秀儿被勇冠侯派人押送回原籍那,他给王绪写了封信,让他帮忙盯着。
只要有胡秀儿回来的消息,就赶紧给他报信。
若是胡秀儿在清河村难以过活,也请他帮忙另外给她找个住处,起码在他考中功名,回乡祭祖之前,好生照顾。
其实这件事托付给李志远更方便,他毕竟是庆云知县,盯着一个人再简单不过。
可宋瑜总觉得胡秀儿回原籍这事有点不对劲,但他又不出哪儿不对。
又非常不想让李志远知道胡秀儿跟勇冠侯的关系,思来想去,还是托付给王绪更放心一些。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胡秀儿完好无损回到庆云,千万别在路上出事。